如何运营多社群?有效发挥“多社群”的效果

这一期我们来讲讲如何更有效的发挥多社群的力量,也就是关于社群举证的那些事。绝大多数运营都会遇到一个尴尬,当社群成员达到一定数量的时候,就没法管理了,只能保持在一个低数量级别的情况下,才能够维护好这个社群人数,一直保持在一个低水平的情况下,又不能满足商业变现的要求。

所以很多人就采用这样的一种办法,也就是组建多个社群,或者让现有社群形成子社群的方式来解决,这样既可以解决单个社群人数太多不能管理的问题,又可以满足对总人数需求,这个解决方案,看似相当不错,但在执行过程当中,往往会遇到管理人员实际上还是面对了一个庞大的人群基数,表面上每一个子社群的人数不多,但总人数仍旧是巨大的人,就不能解决精力分配的问题。

图片[1]-如何运营多社群?有效发挥“多社群”的效果-淘商院

假设你是用群来做社群承载的,那么在面对一个500人的群和5个100个人群的时候,对你而言,工作量反而是后者更大,最终仍旧是没有逃脱用简单粗暴的方式来管理,还是无法有效构建社群内部成员之间的人际网络关系,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尝试过多群建设的事情,但最终还是觉得做一个大群更加方便一点,反正结果都是简单粗暴,那么为什么要给自己找麻烦呢?我们就来分析一下社群矩阵的优势究竟在哪里?我们又该如何有效的去建设这个矩阵?

“邓巴数字”是一个大家都不陌生的概念,人类智力将允许人类拥有稳定社交网络的人数是148人,四舍五入之后就是150人,也就被称为了150定律,然而我们看中社群,认为社群具备商业价值的原因,其实就是社群带来的人际网络关系以及所产生的信任,那么遇到150定律限制的不仅仅是运营者本身,其实社群成员也遇到了这个问题,这就是为什么社群人数可以做大,但是单个群的人数不能太大,倒也不是说非要150人以内,毕竟一个人的社交关系不可能都在一个圈子里面,同一个圈子里面,也总会有些人不感兴趣而离开,这里大家有没有发现,社群是可以做的很大的,

而如果用群来承载的话,每个群却不能太大,这就好像一个人总会混迹于一些小圈子,这些小圈子人数不多,但是圈子内部的人际关系很紧密,相互高度认可,信任关系强,同时我们也会发现,每个人其实都在传递不同圈子之间的信息,让大家互通有无,当一些小圈子的属性比较相近的时候,就会产生一个更大的圈子,但大圈子的产生并不一定会完全包含小圈子,甚至会产生一个新的小圈子。

如果你仔细观察这个过程,你会发现这样的一种,人是可以在当中谋取利益的,也就是说知甲地之友,乙地之无的那些人,他们穿梭在不同的圈子之间,成为信息的传递者,活动的组织者,话题的传播者。

也就是说,无论是圈子大小,社群大小,在圈子与圈子之间,社群与社群之间,圈子与社群之间,都需要有桥梁,这些桥的存在,看似是散布在各处的,彼此不相关的组织却存在了联系,同时又可以确保组织内部人际网络关系的形成和高度信任的产生,所以,真正能够运营好社群,是需要去做社群举证的,而社群举证就是要求运营人员成为桥梁,而不是天天在那边发优惠券,发促销信息。

图片[2]-如何运营多社群?有效发挥“多社群”的效果-淘商院

理论讲完了,咱们要讲讲怎么做的事情了。

第一,在组建之初,的确需要根据实际情况,采用广撒网的方式来招募更多的人参与,比如说开网店,就可以用扫码进群享受福利的方式来做。

第二,成员筛选,要秉持人人都有价值的原则,而不能用只留下付费会员这样的一种简单粗暴的想法,筛选过程是按照人群标签,兴趣爱好之类的方式,你可以用话题活动、投票内容、点赞、评论收藏这些指标去分层,所谓分层,其实就是不断引导大家进入各自感兴趣的小圈子而已。

第三,互通有无是你更加需要关注的事情,传递各个圈子社群之间的一些信息,是进一步加大整体稳定的最好手段,如果用上帝的视角来看的话,你的社群,是有许许多多个子社群小圈子所组成的,这样你就成功了。

关于多社群以及社群矩阵的事情就讲完了,不过这种模式来运营的话,是需要有合理分工的,那么在运营过程当中,如何合理分工就变得非常重要了,那么这个话题我们就留到下一期和大家讲吧。

© 版权声明
THE END
喜欢就支持一下吧
点赞0 分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