社群运营:如何用“奖励”形成用户成员习惯

这一期讲讲如何利用奖励来形成成员习惯,利用奖励来培养社群成员习惯,其实大多数人都在运用,比如,简单一点的,就是在群里发红包,慢慢的让大家有关注这个群的习惯,利用积分集卡之类的小游戏让大家记得每天都来,有些做学习社群的会定时做大咖分享交流,也是为了培养成员学习和交流的习惯,总之类似这样的手段有许许多多,并且大多数都已经运用到实际当中去了,那么这样是不是意味着这一期我就可以不用做了呢?

图片[1]-社群运营:如何用“奖励”形成用户成员习惯-淘商院

当然了,只谈表面肯定不是我的风格,为什么奖励会让人养成习惯,这个问题是很多社群运营人员从未考虑过的一个事,更多的人不断的把游戏活动、福利玩法视为这件事情的核心,但始终都没有去了解这件事情的本质,这样就导致了有些活动在别人那边明明是一个效果斐然的活动,然后拿到自己这边来用,却一败涂地。

所以我们就得好好的思考一下为什么的事情了,为什么奖励会让人养成习惯呢?

这个问题,其实在脑科学当中已经给出了答案,这些脑科学界的大脑和先驱们做出的结论是这样子的,得到奖励是由于多巴胺的封闭,大脑就产生了愉悦,大脑对愉悦的追求,希望持续得到奖励,为了得到奖励,大脑会自动寻找和发现线索,让我们建立了线索和愉悦的关联,大脑会告诉你不断的去寻找哪些线索,要你去做哪些事,这样你就会得到愉悦,就这样我们被大脑给忽悠瘸了。

你想想啊,为什么到了周五你会很开心?那是因为周六周日可以休息,可以做自己的事情,哪怕你对周六周日暂时没有任何计划,甚至就是无聊的在家里发呆,但这样依旧无法阻止你在周五的时候觉得无比开心,当然了,如果老板告诉你双休日要加班,那么你立刻就会进入无限的痛苦状态。

舒尔茨在用猴子做实验的时候,当绿灯亮起,猴子会有果汁盒,所以,很快这只猴子只要看到绿灯亮起就会很开心,但是蓝灯亮起的时候,只有50%的可能会有果汁,猴子依然也会很开心,这就说明,只要奖励是能够带来稳定预期的,同样是可以形成余额回路的。

斯金纳在用鸽子做实验的时候,给鸽子喂食是完全没有规律的一种随机行为,但这些鸽子,很快形成了自己固有的习惯,有的会不停的扇翅膀,有的会金鸡独立,有的会不停的转头,这些行为和获得食物其实完全没有关系,但大脑会自动去寻找这些线索,并且建立关联,哪怕这些线索都是错的。这就好像有很多篮球运动员在罚球之前会摸摸脸,吐吐舌头之类的。

巴普诺夫在做条件反射实验的时候,如果摇铃之后立刻给狗狗喂食,反复多次以后,这只狗只要听到铃声就会流口水,但如果摇铃之后隔开一段时间再喂食,那么狗狗在听到铃声之后是不会流口水了,这就说明奖励必须要及时,否则大脑不会把事件进行关联。

这样的实验,还有很多很多,如果大家感兴趣,可以到网上去搜索一下,也可以去找几本书来看一看,其实都是很有意思的。讲到这里,我觉得已经没有必要去围绕理论聊什么了,毕竟我们只是想更有效的利用奖励来养成社群成员的习惯而已,那么接下去就讲讲如何用奖励机制去养成用户习惯吧。

图片[2]-社群运营:如何用“奖励”形成用户成员习惯-淘商院

第一,把习惯拆分为一个个具体的动作。这些动作其实就是线索,把奖励对应到具体动作上面,大脑会自动的去把这些线索找出来,然后养成习惯,线索越明显,大脑越容易形成习惯,最好的明显方式,其实就是把一件事情拆成一个个具体的动作。比如说你希望成员购买,那么就围绕购买去拆成关注、点赞、收藏、购买、一律交流之类的一个一个的具体动作。

第二,把成员的价值认可视为一种奖励。比如说针对社群成员的一条评论,你可以组织大家围绕这条评论去讨论,无论讨论结果如何,都会给这名成员带来自我价值的认可,以及其他人希望得到价值认可机会的追求,这样不但可以增加社群的认同,还能把奖励发挥到极致。

第三,获得奖励必须是能够及时反馈的。奖励往往是一个时间点的事情,本身能做到及时反馈,但获得奖励的过程往往是一个时间段的事情,在这个过程当中是否设计了及时反馈机制,比如说用积分排行榜、完成度提示之类的这样的一些手段,来达到反馈及时的目的,否则不利于习惯的养成。

用奖励来培养习惯大家都在做,拿着这一期的结论和思考去优化一下现有的流程,应该会有突破。关于奖励和养成习惯的事情,今天就讲到这里了,下一期我们讲讲从零开始应该怎么做一个社群。

© 版权声明
THE END
喜欢就支持一下吧
点赞0 分享